提起中国“高考工厂”——河北衡水中学,可能很多生活在美国的朋友们并不了解,但是如果说起与其相似的KIPP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或许会有一批美国的朋友略有耳闻。没错!就在相对来说“差劲儿”的美国公立学校系统中也有着这样一所“特色学校”。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万维钢此前就撰文将KIPP比作了中国衡水中学。
事实上,KIPP在招生的时候就向学生说明了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给穷人准备的学校。KIPP专门在各地最差的学区办学。学生中90%是黑人和墨西哥裔,87%来自贫困家庭。
以此同时该校依靠抽签而不是成绩决定是否被录取,可它的大学升学率却超过80%——要知道,美国贫困家庭孩子能考上大学的只有8%!
他们到底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法,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第一个办法非常简单:不是家庭和环境因素不好改变吗?那就干脆让学生每天在学校多待几小时!一般美国中小学都是早上8点多开始,下午3点结束,而这里则是早上7点25分开始,下午4点30分结束。这意味着,学生要在早上五六点钟起床,晚上五六点钟才能回到家里,累了一天,估计写完作业就得直接睡觉了。不但如此,KIPP还在星期六上半天课。他们的暑假也比别人短。
但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里所领教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
第二个办法也不难理解,那就是提高学习强度,加强精神鼓励。
万维钢将KIPP 这种理念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顾名思义就是要考上大学!“大学”,是KIPP学校里最常出现的词语。在学生中不断树立自己有朝一日也要上大学的意识。
两个基本点,叫做“workhard, be nice”——努力学习,好好做人。这两句听起来很俗的话绝对不是随便说着玩的,在KIPP看来,这是考上大学所必备的基础。
除了更长的在学校时间,学生每天还有两个小时的家庭作业。老师都得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学生即便晚上在家里写作业遇到问题,也可以立即打电话问老师。在美国学校普遍鼓励合作和讨论的情况下,这里的学生每天早上做数学题的自习时间则要求必须绝对安静。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入学第一天是没有桌椅的,只能坐在地上,因为这里,一切东西都必须是努力“挣”来的。谁表现好,谁才可以得到桌椅。
这套奖励制度的核心思想在于,让学生通过做好自己本来应该能做好的事情去获得奖励,引导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似乎光把人培养到能考上大学的程度,作为一个简单的考试机器,并不能叫成功的教育,那么第三个办法也就运应而生——提高素质和礼貌的严格管理和教育。
要知道KIPP在美国绝对算得上是个“奇葩”学校,它不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学校:怎么走路,怎么坐,走路的时候怎么拿东西,甚至上厕所之后怎么洗手,洗手之后用几张纸擦手,都有严格规定。
KIPP的学生有7个“核心价值观”:坚毅、自控、热忱、社交、感恩、乐观和好奇。KIPP用铺天盖地的标语口号往学生的脑子里灌输,不过采用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穷人家孩子和中产阶级家孩子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平时的待人接物。对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来说,基本社交礼仪通常都是跟着父母潜移默化地就学会了,而穷人家孩子可能就不懂这些。
所以KIPP有非常严格的礼貌教育,无论是坐姿、倾听、提问还是回答都有自己的规律。
假如一个人如果到KIPP访问,有机会找个学生交谈的话,他可能会有一种受宠若惊的不适应感。这个学生会非常谦逊地注视你,用心地倾听你的话,一边听还一边点头。在这些彬彬有礼的学生中间,你可能会在一瞬间有一种自己突然变成一个了不起人物的感觉。
据此前报道获知,勤奋和纪律并不是KIPP的全部,KIPP还同样重视音乐、体育和远足游学,重视教给学生各种生活技能:在困难的情景中如何表现,怎样做到持之以恒,如何做一个友善的人,怎样帮助他人。他们让学生学习艾斯奎斯的名言,比如“成功无捷径”,后来发展成为“勤奋学习,友善待人”。芬博格和莱文认为,KIPP的这部分内容是最重要的,它让所有其他方面的学习成为可能。
KIPP对勤奋与纪律的强调并不孤单。美国著名教育智库福特汉姆研究所曾对俄亥俄州取得改革成功的薄弱校进行了研究,找出了这些学校的十大特征,其中之一便是,“对学生的行为管理政策措辞明确且连贯一致,正面激励与后果处罚并重,且深深植根于学校文化中。”
是否应该让权威与纪律“再度成为教育的重心”尚可讨论,但KIPP的实验——尽管已被公认为成功,但不妨仍称之为实验。在美国人把个性、创造性作为关键词的时候,勤奋与纪律仍然是不可遗忘的重要成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