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启程抵达学校,就意味着要家长们要放手使蜜罐里长大的宝贝们独自一人面对陌生的国家。陌生的语言,陌生的伙伴,陌生的文化......孩子们到底能不能适应新圈子;如何快速融入新环境;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克服思念亲人的苦楚等。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勤沟通”,“别扎堆”,“要自信”,“要独立”,是家长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语。但究竟怎样才能把这些理论的小技巧有效运用到实际的留学生活中呢?
给家长: 出国前一定要万事俱备
提前做好留学计划
对于低龄孩子来说,家长最好针对孩子的个人情况制定一份留学计划,一起了解留学期间的大小事项,在国外该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做好心理和学习准备。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多了解国外的风俗习惯。不同异域的社会、国情、经济、文化都可能迥然不同。中国学生的留学之路不应仅仅是在校园中求学的过程,更是接触和了解、乃至运用国际社会文化“为自己发展而用”的一个难得的过程。在出国前,充分了解国外的社会人文、历史、经济、民族、就业等方面的丰富信息,会帮助一个中国学生更快地创建属于自己的留学生活圈子,不会感觉到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寂寞,也缓解了想家的念头。
性格与习惯都很重要
良好的学术成绩固然是坚实的敲门砖,但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比敲门砖更重要的则是孩子们自己的性格和特长,独立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诸多综合能力。一旦全家人共同决定了赴美读高中的计划,那家长就更要开始对孩子的独立自主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进行逐步的培养。毕竟日常教育,生活习惯,自我的性格塑造,都决定了孩子能否适应并融入新环境,甚至是否将来继续留学深造。因此,家长和孩子在留学前一定要做好沟通,评估自己的适应能力。“能不能尽快适应留学的生活,这和性格与出国前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练好听力和口语,突破语言关
给孩子买完启程的机票,准备好所有的出行清单,并不意味着万事俱备。出国前一定要让准留学生练习口语与听力。“平常对语言的学习与积累,使我出国后在口语听力方面没有很多障碍,这一点也是沟通与融入的关键哦!”孩子在享受国内幸福生活的最后阶段,别忘了帮助他安排好时间,看看外国新闻,刷刷美剧,背背单词,看看作文,这些点滴积累将会是他留学生活的宝贵基石。
给孩子: 出国后别把自己当异乡人
把学生宿舍当成自己家
绝大多数学生更偏爱于校区所配置的双人间。在他们看来,这里所提供的双人间公寓为他们中的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小伙伴们营造了一份自我管理的绝佳机会。尽管双人间宿舍不如单人间自由,但是这里的同学、舍友亲如一家。因此在日常起居中,小伙伴们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避免影响大家正常的作息,尽快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在新的环境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主动勇敢地迈出社交第一步
校园里会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譬如:体育及娱乐项目、短途旅行和文化交流团、社区服务以及美国节庆活动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活动,都让学子们体会到了美国包容的校园文化与开放自由的校园氛围。 “千万别把自己当异乡人”,只要你主动融入,抛开害羞和尴尬,沟通障碍就是一锤破冰的简单事啦。
课堂上不做哑巴学生
国外的教学以互动教学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强调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时候便需要去适应这种学习状态,逐渐培养自己学习的习惯。在国外掌握学习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平时要主动抓住学习机会,上课前先预习,把不懂的问题事先准备好,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随时提问。”美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移民国家,大家都很有爱,都很愿意与你交流,基本不存在所谓的排外与歧视。相反,如果你总是钻牛角尖的吹毛求疵,只能给自己增添压力与烦恼,对于结交新朋友,融入新环境是极其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