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张女士反映,前几天,她和在英国留学的儿子Q Q聊天时,儿子提出要10万元人民币交学费,她差点信以为真,幸亏爸爸警惕性高,才发现和她Q Q聊天要钱的不是她的儿子,而是骗子。
“儿子”通过QQ要10万元学费
上周五上午,张女士像往常一样登陆QQ。 10点40分,“儿子”找她QQ聊天,聊了几句后,“儿子”提出要报读学校开设的语言培训班,学费共计9760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0万元。因为“儿子”口口声声叫着“妈妈”,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又和儿子如出一辙,张女士一点不疑心。“儿子”称距离报名截止只有一天了,张女士马上赶到丈夫单位,准备汇钱。
但丈夫觉得不对劲,“儿子怎么催钱催这么紧,一般有这种事情,会老早打招呼的。 ”丈夫的话,让张女士醒悟过来。于是,在丈夫单位,张女士又和“儿子”聊起QQ来。她告诉儿子,汇钱的事情交给姑姑在办了。 QQ上的“儿子”接着就说,“你打个电话给姑姑,让她快点办理。”事实上,张女士的“儿子”根本没有姑姑。这下,张女士和丈夫确定,和他们聊天的不是儿子,而是骗子。
当天下午4点多,张女士的儿子小姚打来了电话,也完全否认了曾在QQ上向妈妈要学费的事情。
近期多名留学生家长遭遇QQ诈骗
一个月前,安吉县的一位留学生家长也收到了“儿子”发来的要钱信息。
上月18日下午,“儿子”通过QQ联系爸爸说,他教授的爸爸生病了,要到中国治疗,需要人民币,而教授已经将2万英镑给他,爸爸要汇款20万人民币还给教授。这位父亲轻信了“儿子”的话,立刻通过ATM机将钱转账给教授,并电话通知教授,钱已经汇过去了。教授又在电话中说,钱还不够,需要另外20万元,希望爸爸能帮忙。于是,这位市民又汇了20万到对方账户。
前后两次汇款,这位市民损失了40万元人民币。张女士的儿子——正在英国攻读硕士的小姚也告诉记者,就在上一周,身边还有两个留学生朋友的家长受到了QQ诈骗。其中一方家长上当,损失了30万元。经过了这件事情后,小姚马上更改QQ状态为:中毒了,借钱、打钱都别信。
为什么留学生家长容易上当受骗
在与小姚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和那两个朋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QQ好友分成“家人”、“朋友”等,甚至备注出“爸爸”和“妈妈”。
小姚说,英国的收讯信号很差,他的手机接听电话要每分钟1英镑。所以,即使看到爸妈来电,也是不接的,等有空的时候再回拨回去,以省下爸妈这边的通信费。所以,留学生和父母之间的联系多采用QQ之类的上网聊天工具。一旦诈骗者通过木马程序或其他盗号方式登录了自己QQ,是很容易与父母取得联系的,而家长也容易放松警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时差。”小姚说,骗子冒充他和妈妈聊天的时间点,正好是英国的半夜。骗子可以借口怕打扰同学睡觉,逃过“电话确认”这一关,也可以称“自己马上要睡觉了”,使家长来不及多想就仓促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