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信念,争相送孩子“留洋”,以逃避国内升学就业的压力,既可“镀金”,又能以“留洋”的身份找到一份好工作。其用心良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而中小学生“留学热”,直接增加国家外汇支出,让白花花的银子注入老外手中。难怪外国一些教育机构竞相到我国“招兵买马”呢!
当然,先富起来的人们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出路,大把大把地投资孩子留学,这无可厚非。问题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有一定地位的,无论是严格的学校管理还是系统性的教育办法,国外不可比,差只差在大学教育特别研究生教育阶段。如此过早地送孩子留学,甚至“陪读”,把自己的所有希望押在孩子身上,在这种压力下,孩子即使到了国外留学也难以得到轻松,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值得指出的是,“低龄留学”必须过经济关、生活关和接受能力关。即使有父亲“陪读”,算过了经济关、生活关,也难以过接受能力关。文化差异在此不必赘述,仅语言障碍若处理得不好,学习、交流跟不上,会出现厌学情绪和自暴自弃思想。实例早有某高中生被父母送到加拿大留学,由于语言基础太差,在当地走马灯似地转校,花费了几十万元人民币后不得不打道回府。可见,理性地看待“低龄留学”,不随波逐流,慎留学,真正适合才和谐,理应是每位父母应有的考虑。
其实,“低龄留学”是父母在望子成龙心理驱使下,盲目投资教育的一种表现。其背后是父母对教育的过分期待,这种期待如果是可预期的等待,还无话可说,关键是一场不惜教育投资成本的冒险,违背了教育规则与常理。毕竟,“低龄留学”是一种教育冒险,教育不是盲目跟风和时尚,更不是赌徒式的投资博弈。对“低龄留学”的风险亟待待评估。